9月4日,人民日報撰文“壯麗70年·奮斗新時代”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——廣東篇提及:
40多年前,改革春風拂南粵,珠三角大批農民“洗腳上岸”,民營企業像雨后春筍,“廣東糧、珠江水、嶺南衣、粵家電”等行銷全國。
有著紡織傳統的西樵如魚得水,涌現出2000多家紡織企業,“千家廠、千家店、萬臺機、億米布”,成為華南主要紡織品集散地。
進入21世紀,廣東狠下決心,改變粗放模式,淘汰落后產能,加速產業轉型和動能轉換。
圖源:人民日報
當年,西樵提出“科技興紡”,壯士斷腕,關停過半污染企業,且余下的全部入園,統一供應工業用水、高溫蒸汽,污水處理100%達標排放?!碍h保倒逼讓傳統產業浴火重生,孕育出一批行業‘隱形冠軍’。”西樵鎮黨委書記關海權說,西樵不再“灰頭土臉”,重現“文翰樵山、漁耕粵韻”魅力,去年還被評為廣東省森林小鎮。
紡織制衣也在西樵找到了“生機”,而大瀝鋁型材、有色金屬的生產和交易能否重新遇見曙光,要靠政府、協會組織、企業、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。政府、協會組織應加強對企業生產的宏觀監控,為鋁企的轉型升級提供咨詢服務。企業及從業人員應更深入理解行業的相關知識,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,為轉型升級儲蓄力量。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升溫,廣東的鋁加工行業將會迎來新的發展。
無論是企業轉型升級還是城鄉建設的成效,在珠江三角洲,幾乎每個鄉鎮都共同勾畫出廣東從農業大省走向工業強省的軌跡。轉型,短期之內或許“勞民傷財”,但從長遠的角度,它更能觸發經濟的活力,優化經濟結構。讓經濟在一個能耗越來越低的情況下,完成更高一步的飛躍。
您有合作意向?即刻聯系我們吧!
聯系我們